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项目范围
包括色泽、香气、滋味、体态、氨基酸态氮、全氮、还原糖、可溶性无盐固形物、总酸、食盐、黄曲霉毒素 B1 等项目的检测。
需检测酱油的卫生指标,如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等,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。
还要对酱油中的添加剂进行检测,如防腐剂、甜味剂等,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标准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所需样品
取具有代表性的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样品,将其充分搅拌均匀,装入干净的容器中,密封保存,以备检测使用。
样品量应满足各项检测项目的要求,一般不少于 200ml 或 200g。
对于不同批次的酱油产品,应分别取样检测,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操作方法
色泽检测:将酱油样品置于比色管中,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,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。
香气检测:打开酱油样品瓶,用鼻子闻其香气,判断其香气是否纯正、浓郁。
滋味检测:取适量酱油样品放入口中,品尝其滋味,感受其口感、甜度、咸度等是否符合要求。
体态检测:观察酱油样品的状态,如是否澄清、有无沉淀等。
氨基酸态氮检测:采用酸碱滴定法,将酱油样品中的氨基酸态氮与标准酸液反应,通过滴定计算出其含量。
全氮检测:通过凯氏定氮法,将酱油中的氮转化为氨,然后用酸滴定,计算出全氮的含量。
还原糖检测:采用斐林试剂法,将酱油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,生成氧化亚铜沉淀,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含量。
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检测:将酱油样品蒸发至干,称量剩余物的质量,计算出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。
总酸检测:采用酸碱滴定法,将酱油中的有机酸与标准碱液反应,通过滴定计算出总酸的含量。
食盐检测:采用硝酸银滴定法,将酱油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,生成氯化银沉淀,通过滴定计算出食盐的含量。
黄曲霉毒素 B1 检测: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,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含量,判断其是否超标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操作步骤
色泽检测步骤:
- 准备标准色卡和比色管。
- 将酱油样品倒入比色管中,至刻度线处。
- 将比色管置于自然光下或标准光源下,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。
- 观察色泽差异,记录结果。
香气检测步骤:
- 打开酱油样品瓶,轻轻嗅闻其香气。
- 感受香气的强度、类型和持久性。
- 与标准香气进行对比,判断是否符合要求。
- 记录香气特征和评价结果。
滋味检测步骤:
- 用干净的滴管或小勺取适量酱油样品放入口中。
- 充分品味酱油的滋味,包括咸度、甜度、鲜味等。
- 根据口感评价其是否符合标准。
- 记录滋味特征和评价结果。
体态检测步骤:
- 将酱油样品静置片刻,观察其澄清度。
- 轻轻晃动样品瓶,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。
- 描述体态特征,如澄清、稍有沉淀等。
- 记录体态观察结果。
氨基酸态氮检测步骤:
-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酱油样品,置于锥形瓶中。
-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和指示剂,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。
- 记录滴定终点时的酸液用量。
-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氨基酸态氮的含量。
全氮检测步骤:
- 将酱油样品进行消化处理,将氮转化为氨。
- 用蒸馏法将氨蒸馏出来,用硼酸吸收。
- 用标准酸液滴定硼酸吸收的氨。
-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全氮的含量。
还原糖检测步骤:
- 配制斐林试剂,将其与酱油样品混合。
- 在加热条件下,观察反应是否生成氧化亚铜沉淀。
- 通过比色法测定沉淀的含量,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。
- 记录还原糖检测结果。
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检测步骤:
- 将酱油样品置于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加热蒸发至干。
- 冷却后,称量剩余物的质量。
- 根据样品质量和蒸发后剩余物质量,计算出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。
- 记录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检测结果。
总酸检测步骤:
-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酱油样品,置于锥形瓶中。
-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和指示剂,用标准碱液进行滴定。
- 记录滴定终点时的碱液用量。
-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总酸的含量。
食盐检测步骤:
- 取一定量的酱油样品,加入硝酸银溶液。
- 用标准氯化钠溶液进行滴定,直至出现沉淀不再溶解。
-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食盐的含量。
- 记录食盐检测结果。
黄曲霉毒素 B1 检测步骤:
-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。
- 按照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处理和检测。
- 读取检测结果,判断酱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含量是否超标。
- 记录检测结果和评价意见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所需仪器
比色管、标准色卡、鼻子、滴管或小勺、锥形瓶、蒸馏水、指示剂、标准酸液、标准碱液、蒸发皿、水浴锅、天平、硝酸银溶液、标准氯化钠溶液、酶联免疫吸附仪、高效液相色谱仪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标准依据
GB2717-2018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》
SB/T 10336-2012《酿造酱油》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测结果评估
通过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各项指标的检测,可全面评估酱油的质量。色泽、香气、滋味和体态等感官指标能直接反映酱油的外观和口感特征,符合标准则说明酱油品质较好。各项化学指标如氨基酸态氮、全氮、还原糖等的含量,能体现酱油的营养成分和发酵程度。总酸和食盐含量的检测则有助于控制酱油的酸度和盐度,符合标准范围可保证酱油的口感和安全性。黄曲霉毒素 B1 的检测能确保酱油中不含有害的毒素,保障消费者的健康。综合各项检测结果,可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质量做出准确评估,并为生产企业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