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味品油检测项目范围
主要包括感官指标检测,如色泽、气味、透明度等;理化指标检测,如酸价、过氧化值、水分及挥发物、不溶性杂质等;污染物检测,如铅、汞、砷等重金属含量;营养成分检测,如脂肪酸组成等。
还涉及微生物指标检测,如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和酵母菌等。以及农药残留检测,如六六六、滴滴涕等。
调味品油检测所需样品
应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,可从同一批次的调味品油中随机抽取适量的样品。例如,可抽取 500ml 或 1L 的瓶装油作为检测样品。
对于散装油,可使用专门的取样器抽取一定量的油样,一般不少于 100ml,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调味品油检测操作方法
感官指标检测:通过肉眼观察油的色泽,用鼻子嗅其气味,将油倒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其透明度。
理化指标检测:按照相应的标准方法,使用酸碱滴定法检测酸价,用碘量法检测过氧化值等。
污染物检测: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铅、汞等重金属含量。
营养成分检测:利用气相色谱法等分析脂肪酸组成。
微生物指标检测: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,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等。
农药残留检测:使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等进行检测。
调味品油检测操作步骤
感官指标检测步骤:
- 将样品油倒入干净的透明容器中。
- 在自然光下观察油的色泽,与标准色泽进行对比。
- 用鼻子轻轻嗅闻油的气味,判断是否有异味。
- 将油静置一段时间,观察其透明度。
理化指标检测步骤:
- 根据标准方法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。
-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油样,加入相应的试剂进行反应。
-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滴定或其他操作,记录数据。
- 根据计算公式得出酸价、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的结果。
污染物检测步骤:
-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,如消解等。
-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导入仪器中,设置好仪器参数。
- 进行检测,读取仪器显示的重金属含量数据。
-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,判断是否符合标准。
营养成分检测步骤:
- 将油样进行适当的处理,如提取等。
- 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。
- 按照仪器操作程序进行分析,记录色谱图。
- 根据色谱图和标准物质的对比,确定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成分的含量。
微生物指标检测步骤:
- 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。
- 取适量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。
- 将平板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。
- 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,计算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。
农药残留检测步骤:
- 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处理。
- 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中。
- 设置仪器参数,进行检测。
- 根据检测结果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,判断是否合格。
调味品油检测所需仪器
电子天平、滴定管、碘量瓶、原子吸收光谱仪、原子荧光光谱仪、气相色谱仪、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、平板计数仪、恒温培养箱等。
调味品油检测标准依据
GB2716-2018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》
GB2762-2017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
GB4789.2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》
GB4789.3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》
调味品油检测结果评估
通过对调味品油各项检测指标的分析,结合相应的标准限值,判断样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如果各项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,则认为该调味品油合格;如果有指标超出标准范围,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。同时,应注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检测,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。